应用率仅为39.32%,化妆品新原料备案提速如何破局?

树深根固,大厦乃稳。

任何一个生态的繁茂,离不开稳固的基础支撑。在美妆生态圈,位于产业链最上游的原料,无疑是基础之一。可以说,化妆品原料创新对化妆品行业创新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基础性作用。

如今,已有不少企业意识到这一点。2023年,我国化妆品新原料备案明显提速,便是最好的注脚。

根据国家药监局网站公开信息,截至2023年12月31日,新原料备案数量达117个。其中,2023年新原料备案数量达69个,比2021年和2022年的总和还多21个,足见化妆品行业对新原料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。有不少企业备案多个新原料。比如,深圳市维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(曾用名:深圳市维琪医药研发有限公司)备案8个新原料,华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备案4个新原料,湖南水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备案3个新原料等。化妆品原料创新似乎已形成抢滩之势。先手必胜,市场博弈下,谁能迅速实现基础层面的创新,谁便能抢占先机。

不过,从行业现状来看,我国化妆品新原料创新仍有很长的路要走。

截至2023年底,尽管新原料备案数量已达117个,但必须正视一个事实——仅有46个新原料被应用,备案商品数量仅有1798个,应用率为39.32%。由此可见,新原料在应用推广方面还处在瓶颈期,过半的新原料未能实现应用价值。此外,对比《已使用化妆品原料目录(2021年版)》(以下简称《目录》)中原料平均备案商品数,新原料平均备案商品数仅为《目录》原料的十分之一。

不仅如此,我国化妆品原料领域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,还有不小差距。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。

一是原料数量少。

当前,欧盟地区已使用原料数量大约有3万余种,美国也有将近3万种,而我国仅有将近9000种。这对我国化妆品原料应用产生了较大限制。

二是市场规模小。

我国化妆品市场规模约占全球化妆品市场规模的17.3%,而我国原料市场规模仅占全球原料市场规模的6.3%,可见原料的发展远远落后于行业整体的发展。

三是话语权有待提升。

在高端原料和功能性原料领域,国际原料巨头优势明显,甚至处于垄断地位。此外,化妆品中不少关键原料源自国外,国内相对缺失。整体来看,进口原料依然占据大额市场。

四是创新能力有待提高。

我国化妆品行业仿制和仿创结合的原料居多,创新原料自主研发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。

五是质量水平有待提高。

化妆品领域质量标准体系亟待健全完善,以进一步提高化妆品原料质量。

六是研发投入低。

近年来,本土化妆品企业的研发费用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调,但相比国外企业,研发投入仍然偏低,尤其在专业学科和人才建设层面有较大提升空间。

综合来看,受上述诸多因素影响,我国化妆品新原料开发和应用步伐还难以追上国际市场的节奏。在“抢滩”新原料创新过程中,本土化妆品企业必须意识到这一点,只有不断强化创新能力、提升质量标准、加大研发投入,才能扭转弱势,在博弈中赢得主动。

 

图片来源:pixabay

当然,暂时的受限不等于永久的枷锁。就大环境而言,我国化妆品新原料创新的土壤正逐步优化。

首先,国家相关部门加快完善法律法规体系,为化妆品新原料开发创造条件。2021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《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》明确提出,“鼓励和支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,结合我国传统优势项目和特色植物资源研究开发化妆品”。2023年7月2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、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商务部三部门联合印发的《轻工业稳增长工作方案(2023—2024年)》指出,“加强特色植物原料开发创新,推动活性原料生物制造规模化生产,加大在食品、化妆品等行业的应用”。此外,近年陆续出台的《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(2015年版)》《化妆品注册备案管理办法》《化妆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》等法规文件,分别从原料选择、原料生产、原料注册备案等层面持续优化化妆品原料创新环境。今年5月1日起,化妆品注册人、备案人须按照《化妆品安全评估技术导则(2021年版)》提交完整版产品安全评估报告,也将进一步助力营造健康良性的原料创新环境。

其次,各地纷纷出台政策支持化妆品新原料开发。2023年,浙江省湖州市、杭州市人民政府分别发布公告,出台鼓励化妆品研发政策。其中,湖州为“取得化妆品新原料注册证的,每个品种奖补100万元;取得化妆品新原料备案的,每个品种奖补50万元”;杭州对“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注册或备案并成功纳入《已使用化妆品原料目录(2021年版)》的化妆品新原料,经核准后每项给予最高30万元资助;对从事化妆品研发生产的企业,通过注册程序获得特殊化妆品产品注册证(不包含染发剂、烫发剂等化妆品),每个品种给予最高10万元奖励”。

有了国家与地方性法规政策的支持,我国化妆品新原料创新就有了底气。而从消费端来看,研究型购物逐渐成为主流,给化妆品新原料创新提供了更多动力。企业可以从原料来源和制备技术层面进行创新,进一步推动化妆品新原料创新提质增效。

原料来源主要有两类。一类是生物活性成分。比如,具备多种护肤功效、应用较广的肽类,以及在功能护肤领域备受关注的重组胶原蛋白等。另一类是特色植物成分。目前,我国8972种已使用化妆品原料中,植物原料达3400余种,这说明开发植物原料成功率较高。同时,国内特色植物资源非常丰富,如果能够充分加以利用,那么植物原料的创新还会有更大的空间。

目前化妆品原料制备技术存在一个明显趋势,即从动物提取、植物提取、化学合成等逐步向更加绿色、可持续的生物制造转变,如微生物发酵、合成生物学等。其中,微生物发酵具有天然属性、生物活性高、安全性高、功效独特等特点;合成生物技术具有效率高、成本低、纯度高、品质好等特点。二者在绿色可持续方面具有突出优势。

不难看出,我国化妆品新原料创新正迎来最好时机,能不能精准把握风口,选择合适赛道,取决于企业的创新意识,唯有创新才能赢得未来。

文章来源:中国食品药品网  作者:杨阳

新闻资讯

News and Information